2006年3月第23卷第1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一米范文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8篇李白《夜宿山寺》赏析,欢迎参考阅...
2006年3月第23卷第1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一米范文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8篇李白《夜宿山寺》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夜宿山寺李白 篇一鲍亚民
“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这首《夜宿山寺》诗描写的是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外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苏州城西。张继在肃宗至德年间曾游苏,本诗当作于此时。寒山寺是佛寺名,在枫桥西一里处,传说因初盛唐时疯僧寒山曾住此寺,故名。全诗以“愁”为诗眼。写景写声,动静相应,由实写到虚伸,渺渺余意更在诗句之外,抒发了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常建 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意境尤其静净,诗旨在于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寄托自己借山水遁世的情怀。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诗中 “摇落”即零落。“旧垒”指吴公台。这是一首吊古诗,其中“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两句诗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相同的气韵。作者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作者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今属福建省)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诗题为《宿甘露寺僧舍》,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寺院的建筑或历史,诗中更没有一点儿佛教所倡导的清静淡泊、超脱尘世的意味,作者的真实本意是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借以展现祖国江山的辽阔,尤其是长江的雄伟,同时也抒发作者本人豪迈、进取的胸怀。作者采用了极度夸张的描法,使全诗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这首先是作者颇有诗歌艺术的想象力: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样的诗句,没有艺术的想象是写不出来的。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就更是突发奇想、神来之笔了。其次是用语的夸张:写山就是“千峰”,写沟就是“万壑”,写浪之大就是“银山拍天”,写江之涌就是“开窗放入”。正是由于语言的夸张,造成了境界的开阔、气势的宏大。但是由于描写对象本身的阔大,读来并不觉得空疏虚浮,故作惊人之语,而是给人以生动逼真、振奋有力之感。作者在诗歌艺术表现方面的大胆实践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夜宿山寺李白 篇二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李商隐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东坡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6、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0、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1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7、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18、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1、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3、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2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26、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27、月近中秋好,风因小雨清。曾惇《栖霞会饮诸僚》
28、归来还约中秋时,把酒青天看明月。王鏊《湖心亭》
29、霜月铺角滟瓦沟,忆曾尽醉作中秋。程公许《又省闱锁宿十月三日夜月独酌·霜月铺角滟瓦沟》
30、百年看月几回盈,那得中秋度度明。袁宏道《中秋对月同散木作》
31、人间共赏中秋月,酒社诗家意味长。黄庶《中秋夜月》
32、雪屋银山满上头,年年伟观近中秋。李处权《观潮二首·雪屋银山满上头》
33、中秋璧月圆,宜赴广寒约。卫宗武《次韵酬李黄山》
34、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史嵩之《中秋对月》
35、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6、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37、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吴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38、良夜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吴潜《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万顷蟾光浩不收》
39、月宫小殿赏中秋,玉宇银蟾素色浮。朱有炖《元宫词·月宫小殿赏中秋》
40、明月近中秋,云扫天宇净。陆文圭《和陆振之见赠韵》
41、满看金盆涌碧流,西湖从古惬中秋。岳珂《中秋夜宿旌德观无月》
42、中秋美景当吴苑,十载佳期共此堂。祝允明《中秋日燕客晚雨》
43、三衢春有脚,山屋好中秋。许月卿《重寄郭衢州》
44、佳月中秋已无及,菊花十月未为迟。赵蕃《在伯考试未归有怀·相逢共问别来诗》
45、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钱时《九日融堂池上》
46、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杨慎《中秋》
47、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邵雍《中秋月》
48、月近中秋白,风从半夜清。高士谈《不眠》
夜宿山寺李白 篇三唐代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是描写山寺的古诗,具体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大概意思是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也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来源:文章屋网
描写母亲节的作文300字 篇四母亲节到了,我想送给妈妈一件礼物,送什么最好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想了出来,我要亲手给妈妈做一张贺卡。
我先找来一张纸,在我的“百宝箱”里拿出一些漂亮的米老鼠,美丽的公主粘贴我绿色的米妮,再把米老鼠粘在纸的左下角,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粘,把善良的公主粘在纸的'右下角,再把美丽的米妮粘在公主和米老鼠的中间,美丽的米妮上面画几条线,线上写着:“妈妈,我爱你,你从我出生开始就一直照顾我,我真的很感谢你,你的爱让我深深地感动了,妈妈我爱你。”在左上角又画上一个火红火红的太阳。我想:“我做的会不会让妈妈感动呢?”
第二天一早,我赶快吃完早饭,接着跑到我的房间里,拿出贺卡,悄悄地走到妈妈身后,一边拿出贺卡一边大声地对妈妈说:“亲爱的妈妈我爱您,祝您母亲节快乐。”
妈妈一转身,先是呆呆地看着我,后来又猛地把我抱在怀里,不停地说:“谢谢女儿的礼物!谢谢女儿的礼物!”我和妈妈都热泪盈眶了……
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为了更有效地提升高中的**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的复习,提高**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课程标准》,关注高考,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整体上确定与把握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结合当前教学**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详读教材,记忆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给予学生以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
3、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把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有效结合,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精选习题,避免陷入题海中、
4、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的知识落实做为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5、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的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然是盲目的,
2、缺乏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究、在**课的课程标准中有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明确要求,如识记、理解和运用、在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我们的教师对其没有认真的研读和分析,也谈不上有效的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去教学、
3、忽视课本,依赖资料、课本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有完整的体系和逻辑、我们的教师在高三教学和复习中总是抛弃课本而按照资料来进行,舍本求末,学生对于知识没有系统性的把握和理解、目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熟练程度是相当差的、例如,在97年的高考试题中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几乎就是课本中的原话、
4、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效率低,效果差、表现在:仍然按高一和高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进行充分的研究高三的特点,课堂效率低;在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次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于主干知识的把握不到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因而也就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在听,没有自己的感悟和落实的时间、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问题的情境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靠做大量的题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只能是事倍功半、
6、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复习策略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仍停留在我讲你听,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的指导,如何做,应该怎样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和方向性,教师辛苦,学生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教师讲资料,学生做资料,教师对于资料中的习题不进行选择和预做,学生陷入题海中而无法自拔,没有对知识的消化时间和空间、由于教师对于高考考试题缺乏研究和深入分析,自己觉得这个题好就让学生做,不去考虑是否与高考的要求一致,是否与高考的命题思想相一致,也很少去考虑这些题目考察学生什么、训练学生什么、尤其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难题、偏题和滥题而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无效劳动太多、教师也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8、试题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表现在:教师给学生命题只是东拼西凑,没有命题思想,我要考察学生什么,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符合高考命题要求;没有自己对高考的感悟,没有自己的创新试题、
9、课本知识与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空泛、表现在理论联系热点、重点问题时只是点到为止,泛泛而谈,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从一个切口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所谓讲题也只是就题讲题,就答案讲答案,所谓学生掌握就是记住,面对新的问题仍然无从下手、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学科组应该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措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学科实际,一般可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细读教材,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围绕主干整理知识,形成知识内在立体结构和网络、在课堂上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习题应注意基础性和基本知识的迁移、强化对主观题练习,主观题的题目不宜过大、
第二轮复习主要侧重于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往往以时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同时也突出了试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着重关注本年度的热点问题、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原则,要了解每个热点的背景材料,围绕热点寻找切入点,教师要结合题目给学生以详细的示范,如怎样分析归纳材料要点,怎样寻找材料和知识的结合点,怎样以知识去统领材料,怎样**答案等、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逐一突破、
第三轮复习是重新梳理课本知识,回顾热点,对照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进行适当的练习、练习的题目要精,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问题,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3、研读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充分利用好高考试题、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应具体到课标、考纲、考试说明要求是什么,教学中怎样体现和实施,怎样依据要求去选择习题,学生怎样落实、研究各种高考试题、组合和有效的使用高考试题、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课来讲,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每一个概念都讲,面面俱到,而应该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读书,理解知识,教师对于重要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空间、
知识的落实要坚持三清或四清,注意把知识的系统和记忆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堂堂清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天天清清基本的练习题,建议每天做6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教师主要检查学生主观题,周周清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周的内容,章清是对于本章中的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落实,不必面面俱到、
5、精选不同等级和要求的练习、根据每一轮的复习目标,精选不同等级、不同要求的习题进行练习,避免毫无目标的题海战、对在练习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多思、多问及时解决、重点解决学生在主观题上的问题,针对性的训练、在专题复习中的热点问题要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此外,还要处理好知识理解与解题的关系,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难题和基础之间的关系,学科之间的关系、
夜宿山寺李白 篇六峨眉山茶的精髓在于禅茶合一。每一道茶中都蕴涵了曼妙、高深的禅理。因而在峨眉山上喝茶不是喝,而是参。参透了这峨眉山的“六道禅茶”,也能参透六种释家禅理。
第一道禅茶:离垢园里“竹叶青”
名词解析:离垢园,顾名思义,就是远离污垢没有尘埃的意思。 竹叶青:乃峨眉山盛产的一种茶叶,因状似嫩竹叶而闻名。
禅意之地:
在峨眉山,最“脱尘”的禅意之地是“离垢园”。
峨眉山下,密林环抱中,有一名为“伏虎寺”的翠庵,庵堂为一个几进多重的四合院。在其第一重普贤殿和第二重大雄殿之间有一四方形结构天井。离垢园就隐匿在这伏虎寺内的天井当中。
离垢园,并非寺庙中的小园。离垢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清朝康熙皇帝,游峨眉山,夜宿伏虎寺,清晨发现一奇特的景象,昨日天井中的凋零的枯枝败叶今早变得无影无踪,整个殿宇房檐变得一尘不染。康熙惊叹之余随笔题写了一个匾阁,悬于天井中,即:“离垢园”。
离垢园的神奇,乃因其独特的地势环境,每夜三更一股山风顺山道石阶来到寺庙。因为寺庙周围被参天大树所包裹,风被林阻,在天井内慢慢形成了旋风,卷走了那些枯枝败叶。但佛家认为:这是佛祖在点化来朝拜的善男信女们,脱离红尘苦海。
禅意之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的智慧倡导“万物皆有灵性”,尤其是在峨眉山这样的地方,似乎万物都沾染上了鲜灵的气息。
竹叶青,一种产自于峨眉山上的“菩提叶”。竹叶青是贡茶、是名茶,但其本身,还应该归为僧茶、禅茶。
竹叶青的由来据说是万年寺一老僧,一次给元帅奉上寺庙自制新茶,元帅见茶叶两头尖,中间宽肥,像竹叶,冲泡汤色黄亮,问老僧:此茶何名,僧曰:此茶长于万年寺后山崖绝顶之处,寺院僧采清明前,三五天的一芽一叶,或双叶,再用特色的方式焙制而成,谓之“峨眉雪芽”。
元帅见此茶叶,形若竹叶,叶面上有微毫(茶叶上的毛),但一经水沏则又汤色清亮,于是说道何不叫“竹叶青。”老僧顿合什念道:“阿弥陀佛,妙哉、妙哉!”从此这道僧茶,就多了一个非常具有禅意的名字:“竹叶青”。
禅意之境:
在“离垢园”里品“竹叶青”。一种遁出红尘的感觉。
禅语中的脱尘;其实就是脱离红尘俗世烦恼纠缠。茶、禅本相通,佛主的大智慧参茶与参禅一样,讲究一个“悟”字。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最提倡:“瞬间顿悟”。通过一些事物,使你瞬间明白一个道理。
清晨入“离垢园”,放眼屋脊地面上,到处渺无尘埃,先自六根清净了。这样的环境下,最宜喝碗竹叶青,喝出一片明亮透彻的“冰心”来。
其实离垢园并非一日每时每刻皆无尘,正如竹叶青叶片上有微毫,但是离垢园一夜山风吹过,待清晨看,再将叶子放入盏中沏,于是园也清了,叶也清了。
这正是“脱尘”的不二法门,人不可能随时都没有烦恼,但我们要学会洗涤,不断的滋生与不断的洗涤,这才是佛家所谓的脱尘的精要。
第二道禅茶:红椿晓雨润“毛峰”
名词解析:红椿晓雨,红椿是一个地名,而晓雨,非雨、非烟、非雾,故名晓雨。为峨眉山十景之一。峨眉毛峰,又名峨眉山花毛峰,为一种窖制花茶。是毛峰中比较罕见的品种。
禅意之地:
峨眉红椿晓雨,是佛门所说“空灵”所在之地。
红椿晓雨中的红椿,指的是一个地方,峨眉山半山腰上的红椿坪。红椿坪是一个很大的寺庙,与万年寺、伏虎寺齐名。因寺院内种有红椿古树而得名。
而至于晓雨,说的则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佛家通常所说的幻象,红椿小雨非烟、非雾亦非雨。
这情景时常发生在春夏之交的时候,那时天气夜凉,昼暖,白天湿热,夜晚又凉。昼夜温差造成了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长久不散。如同下雨一样,可以把人的衣衫给打湿。
那时整个寺院被白气蒸腾,万物似乎都在抽象之中,似幻非幻,似真非真。
禅意之物:
峨眉山花毛峰,此茶历史背景不详,只知其产于峨眉山高山上,取早春优质毛峰叶为原料。再佐以茉莉花为原料,用特殊的窖藏方法,酿造而成。
毛峰一般归入新鲜无发酵绿茶的种类,但是峨眉山的毛峰,却是以独特的方法将其变为了花茶。此茶喝起来不同于一般花茶,茉莉的馥郁香味太过浓郁,它则淡淡的,花香一半、茶香一半,茶清淡香里伴有花香的浓郁,花香里又有茶的清馨。究竟是花香还是茶香,不可分辨,似是而非。这是空灵的禅意。
禅意之境:
夜宿峨眉山红椿坪寺庙,厢房正对门前照壁:“红椿晓雨”。我知“红椿晓雨”非烟、非雾亦非雨。似幻非幻,似真非真,是空灵的境地的象征。但空灵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我辗转思考难免剪不断、理还乱,索性披衣去扣僧人房间求问。
寺庙一主持高僧,听后,一笑,先为我沏一壶峨眉山花毛峰茶,品之觉得味道奇特,问曰:这壶里香,到底是花香还是茶香?
高僧笑而不语,反又给我讲述了一个“论西瓜”的故事:从前有一人,爱与人争辩,一人给他出了个难题,西瓜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此人证来证去不得而解,郁郁而终。
我听后哈哈大笑:西瓜就是西瓜,西瓜本就是圆的。 高僧听后随即也哈哈大笑:对啊,那茶就是茶,香就是香。你又何必那么执著!
另又想起了一本书《天龙八部》里曾有个珍笼棋局,任凭棋道高手无人能破,最后却被一不懂棋道的小和尚所破,这就告诫我们,有时候不要把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否则就是佛家里所谓的着像,我们俗称的钻牛角尖。
红椿晓雨润毛峰,休要去执著于什么雨。怎么润、什么香。只以最平常的心去品味,这才是饮茶的真谛,同样也是做人的真谛。
第三道禅茶:灵岩叠翠衬“清茶”
名词解析:灵岩叠翠,乃用来形容昔年金顶三峰之后麓峰上灵岩寺前的一幅万山翠绿重叠、天地皆绿的壮观景象。为峨眉山十大景色之一。清茶,就是我们俗称的草青,是峨眉山人常喝的一种最普通的茶。
禅意之地:
峨眉山老灵岩寺,是佛家所讲“映照”之地所在。
昔峨眉山老灵岩寺前,向北眺望,“从近到远,从低向高”。只见一丛丛的绿,一丛丛的黛。好像一直延伸到了天际边。这就是昔日著名的“灵岩叠翠”。
今峨眉山老灵岩寺,已坍塌成了一片废墟,蒸发得无影无踪,灵岩叠翠的景象,也就成了一个谜。但是一些潜心向佛之人常常说在金顶后麓山上,看见了当年的那幅灵岩叠翠,据说染绿了一片天。但奇怪的是,不同的人在那一带不同的地点场合,都发现了相类似的景象。
这就是佛家所最讲究的“映照”。其实绿是在人的心里,心中有绿,自然能生出绿来。心中无绿,肉眼无法看见。
禅意之物:
峨眉山人管常喝的一种茶叶叫清茶。这种茶比较的普遍,山上山下的茶肆铺子里,到处可见,价格也非常的便宜。
清茶其实就是用炒的工艺制作而成的,所以实际上正确的称谓应该是炒青才对。
峨眉山人为什么要将炒青叫清茶,或草清呢?想来是峨眉仙山脚下,人人信佛的缘故,因为大家受仙山佛性的感染,峨眉山的山是青绿的,把万物芸芸众生也都感染了。
一杯普普通通的炒青,为了能“映照”出峨眉山青,故把炒改为了草,这样就全青了。
禅意之境:
初品草青,是在峨眉山的大佛禅院里,主持方丈赠我三字:“我念佛”,说此中蕴涵着佛家一个高深的禅理,叫我尝试着自行参透,说罢飘然而去。我百思不得其解。侍客僧为我沏上了一壶茶并嘱咐:这是师傅叫我为你沏的草青。侍客僧还饶有兴致地为我讲述了有关那段草青“更名”的由来。我初觉方丈待客太过于小气,但后转念一想这其中必有缘故,草青隐含的是一个映照的禅理。那我念佛,佛不同样也念我吗,“我念佛,佛念我。”我顿时明白了这三个字的用意。
灵岩叠翠衬清茶,所要说的正是佛家一个“映照”的禅理。
第四道禅茶:白水秋风拂“峨蕊”
名词解析:白水秋风。诗画出来的是峨眉山上万年寺白水池中秋天的景色。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峨蕊:产于峨眉山的另一种名茶,与竹叶青齐名。传说其最早为花蕊仙姑所种,因名峨蕊。
禅意之地:
峨眉山白水秋风,是禅意“天人合一”的象征。
峨眉山的白水秋风,得名于峨眉山万年寺中一“白水池”。白水池又名“明月池”。
白水池周围有很多枫叶灌木,每到秋天非常的漂亮。所谓白水秋风,是种诗画了的禅意说法。
当年传说李白曾在此听一名叫广浚的高僧抚琴。兴起写下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的诗歌:“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中充满了诗画的禅意。
李白把身心融入了大自然,因而聆听到了大自然的美,也聆听出了禅意之歌。
禅意之物:
峨眉山的峨蕊,产于峨眉山黑水寺后的绝壁之上。
此茶叶据说是早先相传在峨眉山一处名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仙姑栽有一株仙树,一天,一个茶农无意中闯进了仙姑居住的地方,惊动得仙姑泄了天机,于是仙姑就化为了一株茶苗,茶农将此茶苗带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后来的峨蕊。
峨眉山峨蕊茶的外型并不像花蕊,取名峨蕊一半是因为传说的缘故。但也有人说是因为其叶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内中吐露出来浓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样。
这与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而听见了“万壑松”“流水”“霜钟”一样,是比较虚无曼妙的东西,不能从表象上去理解,得需“天人合一”的去感悟了。
禅意之境:
峨眉山万年寺“白水池”畔、李白当年《听蜀僧浚弹琴》遗址处,时常会有一些神情恬然、安静的人,静坐那里,泡杯峨蕊茶,一坐半日。这些人多是些“诗人”。
有人说诗与禅是最接近的艺术。诗歌与禅一样,包含了很多曼妙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光靠从字面去理解去读,要靠身心合一的境界。我曾于峨眉山“白水池”畔,喝茶感悟李白的那种境界。
脑子里浮现出了一段曾经看来的禅意小故事:日本诗人蜷川新左卫门,一次去拜见一休禅师。在门口一休问:你在哪里?蜷川:一片深紫罗兰侵染的田野。一休后来又问:田野里有什么?蜷川:小溪流过,清风吹过。 一休惊讶于蜷川禅诗的语言,恭敬地将他请进了屋子。 光听来,两人对话实在很莫名其妙,但闭目去感受则就是超凡物外的另外一种境界。
李白的聆听是曼妙禅意的。蜷川与一休的对话也是曼妙禅意的,峨眉山峨蕊还是曼妙禅意的。解读它们的方式,只于它们先融入到一体。这正是佛家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五道禅茶:神水阁“碧潭飘雪”
名词解析:神水阁,是峨眉山上的一座寺庙,规模不大,但因为其门外有一“神水池”而得名。碧潭飘雪:一种峨眉山的名茶,属花茶类。因为茶水碧绿,上漂白色花瓣而得名。
禅意之地:
峨眉山“神水阁”中的“神水池”是禅中“大定”的象征。
“神水阁”原名“圣水庵”。顾名思义,都是以水来命名的。这里的水,指的就是门口的那眼“神水池”。
此池非常怪异,终年流水不枯,并且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里,依旧保持冰寒。这神水池其实起的是禅中的一个警醒作用,时刻冰冷的泉水,提醒着僧侣,以及信佛之人,要心如泉水时刻保持不变,不论周围环境怎样改变。这乃是禅中的“大定”。
禅意之物:
峨眉山碧潭飘雪,可谓是峨眉山诸茶中形态最为雅致的一种。
峨眉山的碧潭飘雪,取峨眉山海拔高寒处的茶叶,加以茉莉花瓣窖藏而制,与那“花毛峰”相类似,但其品质更为优良。取的茶叶,以及花瓣都是最上上层的。因此冲泡后,茶叶绿幽幽的衬在底下,而白色的花瓣就漂浮在上面。有很分明的层次感。
浮起的白色花瓣,很像一朵朵白莲,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佛家历来把白莲尊为圣物,认为其是“出淤泥而不染”,视为大定的象征。
因此碧潭飘雪,也就有了“大定”的内涵。
禅意之境:
在峨眉山神水阁,在此过路的人都会有个习惯,用神水池中的水洗面,再饮几口,顿觉神清气爽。
而用此水泡茶,也被认为是上上之选,用神水阁的水,泡一杯碧潭飘雪,茶香中透出缕缕禅意。
我曾在此遇见一年迈茶友,此人信佛,常住峨眉山上,并坚持长期用神水阁的水,泡碧潭飘雪茶喝。一喝几十年,他给我解释说这样做不光是为了追求茶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起一个棒喝的作用, 佛家里剃度的僧人,专门有种棒喝的仪式,就是警醒你的意思。在最初向佛的几年,他始终受不了荤腥的诱惑,又无人时常棒喝于他,后来一庙里高僧,给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意在警醒自己时常要有定力。
第六道禅茶:金顶仙峰罩“云雾”
名词解析:金顶三大最高峰之一,海拔穿云,山在云层之上,因名金顶。峨眉山云雾茶:产于高峰上的茶叶,所以被人誉为:金顶纯芽。
禅意之地:
在峨眉山最能大彻大悟的禅意之地,是在峨眉金顶。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峨眉山的金顶,海拔穿云,整个山峰是在云里面的,有如走进天庭一般。
峨眉山金顶上,能看见罕见的“佛光”和“圣灯”,但在金顶的这个苦寒之地,终年几乎冰雪不化,即便是在最三伏天气,也需棉衣,火炉。早年交通不便时,金顶寺庙里的僧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非一般人所能忍受,可那些已经大彻大悟的高僧,却将此地看作是修行圆满的最终之地。
禅意之物:
峨眉山云雾茶,是一种常年被高山云雾所笼罩的茶叶,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口感非常的纯。因此也被人称为金顶纯芽。
峨眉山的云雾茶,属不发酵绿茶,比较原滋原味,性非常的甘寒,就如同这个峨眉山的金顶绝塞一样。
常年坚持喝这种寒性苦茶的人,都要具备较强的隐忍性格。这样的性格不能强求,需自然“大彻大悟”。
禅意之境:
早些年,我曾与朋友在峨眉山的金顶上小住,本来约定是住在寺庙之中,终因畏惧消受不住绝顶的清苦,我们选择了在金顶中的一处宾馆歇脚。我们奇怪,我们这些自认为做学问、能吃点苦的人,克服重重艰险来到这里,却始终不能突破这最后的一关,不能“大彻大悟”。
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这一届高三学生中,我校专业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专业好成绩,在新的学期中,为了乘胜追击,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特拟定高三**教学计划措施如下。
一、教学措施
(一)、加大备课力度,提高备课水平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教学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说明,备不出高水平的教案,一定上不好课。只有兢兢业业、深入探索,不断提高备课水平,才能为提高教学成绩奠定基础。在新学期里,决心进一步坚持以前的成功做法,认真钻研教材、考纲、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仔细揣摩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反复选择筛选典型生动的事例,备出卓有成效的充实的受教学对象欢迎的教案来。绝对不能打无把握之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备课工作。
(二)、积极**开拓,实施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世界需要球形的人才。那些只懂书本、不切实际的书呆子,是难以适应当今世界形势之需的,我国亦是如此。在新学期里,要加大课堂**的力度,要改变过去那种偏重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既不拘泥于课本,又要持之有度,引导学生学好教材,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扩大知识视野,身在课堂,思接万载,了解课堂以外的东西,关心祖国和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要强化能力培养和训练,并且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去。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时时处处注意培养能力。加强集体和个人辅导,加强检查督促工作。本学期中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主,兼顾能力训练,下学期以能力训练为主,基础知识复习为附。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考纲规定的知识网络,培养起一定的能力水平
(三)、了解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的实教
俗话说,一把钥匙一把锁,要因人而异,看人端菜碟。教学也是如此。在新学期中,要想方设法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如思想、知识、性格等情况。情况明了后,要针对性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指导,循循善诱的引导其走上轨道,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加强在职进修,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得本身硬。要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离不开自身较好的素质。本学期中,要认真坚持**理论的学习,坚持先进教育思想方法的学习,坚持专业知识的探讨,同时尽量涉猎与专业有关的学科,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教学进度
23月份第二轮复习
34月份时政热点透析
45月份文综大型练习
5月份考前心理辅导,做好迎考准备
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篇八一、教学安排:
第一学期进行第一轮全面复习,包括四本必修和一本选修,争取在4月份进行第二轮复习,5月初开始专题练习,并做综合性试卷,做一份与考一份,并且留时间让学生回顾与总结,5月底是考前指导。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三这一学年里,学生基本上能够自觉地学习。大多**生对基本知识掌握得还可以,但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还需要加强。同时针对学生主观题较弱,加强主观题训练。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高三**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在集体备课时间里,讨论下两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
2.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的落实情况。
3.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准确性训练。